首页

希雨女王

时间:2025-05-25 22:40:53 作者:“数字瞭望塔”变身生态“哨兵” 守护白洋淀鸟类家园 浏览量:41138

  中新网南平11月5日电 (夏贵萍徐枫王德锋)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培育产业,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,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,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特色养殖之路。

  “哞哞哞……”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叫声,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渭田镇潘墩村华农家庭农场,只见膘肥体壮的牛儿嚼食新鲜的草料,饲料推土机、饲料投喂车正在来回忙碌地给牛儿添加饲草,给牛配料、加料。

潘国新饲养中。松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  当记者和华农家庭农场负责人潘国新谈起养牛收入时,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:“2023年农场出栏肉牛300多头,收入达到850万元,纯利润约100万元,带动周边部分农户、脱贫户年均增收5万元,村财收入2万元。”

农场牛儿。松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  潘国新是潘墩村的养殖能手,从起初的小试牛刀,虚心向他人请教养殖技术,到如今成为行家里手,经过多年的发展,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而这正是源于他独特的养殖技术——原位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。“我们农场使用原位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,和传统养牛场相比,是没有废弃物和排泄物排出,用水量可以节约80%,人工成本可以节约50%以上,后续在无害化基础上还可以将牛粪深加工成有机肥。”潘国新介绍道。

  华农家庭农场不仅在生态养殖上实现循环利用,还使用废物回收,减少污染。潘国新坚持绿色生态养殖,以玉米秸秆为饲食,一方面解决渭田镇农业大镇废弃玉米秸秆无法处理去向的问题,避免了在田间焚烧产生污染,另一方面村民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,助农增效增收。“农场养殖以玉米秸秆为饲食,目前每年向周边农户收购玉米秸秆4000多吨,收购金额达120万元。”潘国新说道。

  截至目前,该产业链顺带为当地农民工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200余人,厂内固定工作人员6人,雇佣的工人均来自周边的脱贫户或务农的人员。

  当谈及下一步的规划时,潘国新说,他打算在养好肉牛的基础上,以无害化为基础将牛粪结合当地食用菌报废料、百年蔗渣进行深加工成有机肥,可供茶园、果园、田地、林地、食用菌培育使用,在废物利用的同时,还能保护环境带动村民和村财增收。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举行发布会 开启征稿

花粉过敏时会出现多种症状,主要表现为流鼻涕、打喷嚏、鼻子痒、鼻子堵、呼吸不畅、呼吸道阵发性咳嗽、胸闷、气短、喘息、有白色黏液、突发性哮喘发作,眼睛发痒、眼睑肿胀,常伴水样或脓液分泌物,甚至上颚痒皮肤红肿、瘙痒等症状,严重时会出现类似荨麻疹的小疙瘩,甚至形成渗液。

(两会声音)全国政协常委刘旭光:建议持续强化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功能

目前,生态环境部已经公布四个CCER方法学,包括造林碳汇、并网光热发电、并网海上风力发电、红树林营造等,其中不包括水土保持碳汇。这意味着目前水土保持碳汇还不能够在CCER市场交易,也不能够抵销碳排放配额。

习近平与“一带一路”的故事丨书信里含真情谊

同时,江永采取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最优经营模式,与农户建立保姆式利益联结关系,开展订单农业生产,推行统一种植品种、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农资配送、统一农机服务、统一劳务协作、统一品牌授权和统一市场销售“七统一”管理,有效带动农户稳步增产增收。

2024年“春之旋律”音乐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

南极素有“世界风极”之称。“南极大部分时候都是雾蒙蒙的阴天,没有预想中的冷,但风实在太大了。”吴旭东和刘鸿伟深有体会。每天外出采样时,他们必须穿上特制的保暖服,佩戴护目镜。

直播间卖的“珍珠”怎么样?调查结果告诉你

有记者提问: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在总统选举后的发布会上表示,不把中国当作朋友的国家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挑衅注定会失败。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?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